世界候鸟日(World Migratory Bird Day)是一个面向全球的环保倡议,强调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候鸟是跨越山海的旅行家,每年往返于繁殖地与越冬地,长途跋涉数千公里。它们中,有像白骨顶这样的夏候鸟,春夏来我国湿地繁衍。候鸟迁徙之路充满艰辛,为配合南北半球不同季节的迁徙节律,该纪念日每年设在5月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各举办一次,2025年庆祝时间为5月10日与10月11日,旨在唤起大家对候鸟的关注与保护意识,今年的主题为——共享空间: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与社区(Share Spaces, Creating Bird-friendly Cities and Communities)。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吉林省属重点高校,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内部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笔者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间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野生动物2771次,其中鸟类占比极高,共18种隶属4目10科,占总物种数81.8%,兽类较少仅4种隶属于2目4科。
在校园的优质植被区域周边,鸟类活动频次远高于教学区等人为干扰强的地段,显示出鸟类对林地、灌丛等复杂植被结构的高度依赖性。虽然校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但调查表明在合适的绿化布局与干扰控制下,鸟类可以在其中安然越冬,甚至完成部分繁殖行为。这一结果不仅为校园空间的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实践依据。
下面为大家介绍两个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野生鸟类品种:

世界候鸟日(World Migratory Bird Day)是一个面向全球的环保倡议,强调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候鸟是跨越山海的旅行家,每年往返于繁殖地与越冬地,长途跋涉数千公里。它们中,有像白骨顶这样的夏候鸟,春夏来我国湿地繁衍。候鸟迁徙之路充满艰辛,为配合南北半球不同季节的迁徙节律,该纪念日每年设在5月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各举办一次,2025年庆祝时间为5月10日与10月11日,旨在唤起大家对候鸟的关注与保护意识,今年的主题为——共享空间: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与社区(Share Spaces, Creating Bird-friendly Cities and Communities)。
吉林农业大学作为吉林省属重点高校,位于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内部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笔者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间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野生动物2771次,其中鸟类占比极高,共18种隶属4目10科,占总物种数81.8%,兽类较少仅4种隶属于2目4科。
在校园的优质植被区域周边,鸟类活动频次远高于教学区等人为干扰强的地段,显示出鸟类对林地、灌丛等复杂植被结构的高度依赖性。虽然校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但调查表明在合适的绿化布局与干扰控制下,鸟类可以在其中安然越冬,甚至完成部分繁殖行为。这一结果不仅为校园空间的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实践依据。
下面为大家介绍两个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野生鸟类品种:


白骨顶(Fulica atra)又叫骨顶鸡。白骨顶是湿地生态中别具一格的夏候鸟,体型圆润,体长36 - 39厘米,额顶白色方形额甲是标志性特征,全身黑羽随光变幻,喙与腿脚黄绿相间。每年春夏,白骨顶从南方迁徙而来,在湖泊、水库等湿地安家。它们在芦苇丛筑巢产卵,亲鸟轮流孵化,守护雏鸟成长。作为杂食性动物,春夏以水生植物嫩叶、种子为食。待秋冬来临,它们又会飞往温暖南方越冬。在短暂停留的日子里,白骨顶为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求偶时会发出短促响亮的单调“kow”声和“kick"声,或者两个音节的“kick-kowp”声。雌性的声音比雄性更短促而高亢。在吉林农业大学主要分布在青湖蓝湖等区域。


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雌雄羽色有差异,雌鸟春夏羽较雄鸟淡,上体黑转褐有淡缘,秋冬羽暗淡;头顶至上背黑褐,下背至腰灰白,尾浅黑带白缘;喙短而粗厚,呈圆锥状。常栖息于山区和平原的林地,也会在林缘、灌丛和城市园林中出现,喜成群活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燕雀就表示此类鸟。燕雀主要以草籽、种子等为食,冬季是它们的迁徙期,此时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次生林、农田等。在吉林农业大学桦树林等区域常见。
候鸟是季节的信使,也是地球生态链中最富韧性的存在。它们不依赖疆域的归属,不惧风雪的阻挡,仅凭借一份久远而清晰的本能,年复一年地奔赴在南北之间的遥远旅程。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然秩序的一种庄严体现。
世界候鸟日,让我们共同爱护鸟类,爱护吉林农业大学的校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