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与草学学院学科专业一览表

作者:时间:2025-03-19点击数: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方向

林学(一级硕)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保护学

园林植物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

林下经济学

草学(一级硕)

草种植资源与遗传育种

草资源开发与利用

草地生态与植被恢复


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硕士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风景园林景观感知与评价

风景园林植物生态与应用

农业硕士

草业


林学:

吉林农业大学林学学科,凭借学校农林领域十个一级博士学科群的交叉融合优势,深度契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东北振兴战略,全力聚焦于培育具备广阔生态视野、突出创新能力以及丰富产业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林业专业人才。

该学科紧密围绕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园林植物学和林下经济学这六大核心研究方向,精心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紧密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不断地为国家和地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与雄厚的人才储备。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14人具备高级职称,超过98%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且在林学研究生指导方面经验丰富。近三年,学科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涵盖“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30生物安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年均到账经费超1000万元,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达120余篇,荣获省部级奖励3项,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20余部,授权专利20余件,成功选育林草良种5个。

学科依托吉林省林草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配备先进的台式基因转移系统、元素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科研设备1200余台(套)。同时,学科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荣发集团等十余家单位搭建协同育人模式,有力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产业化进程。

历经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林学学科已形成6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在林业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推动行业进步。

1.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紧密贴合东北地区林木种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将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有机融合,着重开展基础研究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核心集中于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创新开发与高效利用,深度剖析林木育种目标性状形成的生理机制与分子基础,全力构建并优化林木种质资源高效繁殖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深入探究林木群体与个体目标性状形成的发育机理,通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一系列优质林木新品种,并积极推动其在实际林业生产中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为东北地区林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作为林业科学领域的关键学科,始终锚定森林资源的高效培育与可持续经营这一核心目标。学科聚焦于林木种苗培育、人工林定向培育、土壤微生物与森林互作机制,以及森林结构与功能调控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入且系统的研究工作。

学科团队在充分继承人工林定向培育、抚育间伐等传统技术精华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优化改进。通过融合遥感技术、生物信息学等现代前沿科技手段,成功攻克困难林地生态修复、低效林改造及精准经营等关键技术难题。这些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实践,为筑牢国家生态屏障、推动林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技支撑,全方位赋能我国林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森林保护学

森林保护学作为守护森林生态的关键学科,始终围绕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这一核心使命,致力于培育一批拥有多元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精准把握林业害虫的发生规律,熟练运用生态调控技术,还能深入洞悉林木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制定高效的综合治理策略,同时掌握林火行为预测方法与智慧监测技术。

森林保护学通过深度融合森林昆虫学、病理学以及森林防火学等多学科的前沿技术,全方位、系统性地为森林资源的安全保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先进的技术支撑,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贡献智慧与力量。

4. 园林植物学

园林植物学是一门融合生态学、植物学与美学的综合性学科,以观赏植物作为核心研究对象。该方向涉猎的主要研究领域广泛而多元,涵盖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精准评价、园林植物的遗传育种探索、园林生态系统的解析以及园林景观的艺术构建等多个方面。

园林植物学的显著特点,在于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敏锐对接市场需求。这一特点不仅使其能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产出前沿性成果,还能将理论知识切实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景观建设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着眼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地的科学规划与设计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致力于培育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让学生熟练掌握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监测技术,深入了解其生态习性与濒危机制,精准把握栖息地保护规划方法。

同时,注重锻炼学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科技手段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能力,使其能够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从容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面临的各类现实挑战,从而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6. 林下经济学

林下经济学深度融合森林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系统探究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多元复合经营模式。学科聚焦林下药用植物、食用菌、经济林果等高附加值资源,深入开展培育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探索,致力于推动林下经济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促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融合、协同共进,最终达成两者的有机统一。


草学:

吉林农业大学在2003年获批草业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生,在2011年获批草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草资源开发与利用、草地生态与植被恢复、草坪绿地景观。现有草业科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支撑。

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有国外访学经历。另外有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校外导师5人进一步充实了学科的师资队伍,增强了学科的教学科研支撑能力。本学科实验室总面积达到1555.75m2仪器设备总价值928.55万元;校内教学科研基地20000m2温室2栋。有专门的植物组织培养、栽培、育种、生态、加工等实验室。拥有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平台2个,校级平台1个以及校企合作平台1个。

在教学研究方面,近五年该学科教师立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吉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1项、吉林农业大学一流本科教材项目1项。获“超星杯”吉林省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1项、吉林农业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在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完成科研项目24项,项目经费358.5万元;在研项目14项,项目经费867.8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7项,其他纵向课题15项,横向课题10项。审定国家草品种3个,省审草品种3个,进入国家区试点牧草新品种3个。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4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国草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风景园林:

吉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 2014 年获批的第三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之一,2015 年开始招生,现有四个培养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景观感知与评价、风景园林植物生态与应用。现有园林、风景园林 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支撑。

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33人。 现有实验室总面积1555.75m2,仪器设备总价值928.55万元;校内教学科研基地 20000m2,温室2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3家,包括省内外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企业,其中中邦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家单位为“吉林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中邦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为“吉林省硕士研究生工作站”。

在教学研究方面,近五年该学科教师立项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学案例”1项、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1项、 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2项。在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立项31项,项目经费684.5万元,发表论文 101 篇,其中SCI收录72篇。学生参赛获奖50余项。


农艺与种业(草业方向):

吉林农业大学在2010年获批农艺与种业(草业方向)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011年开始招生。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饲草种质资源的开发与选育、栽培与收获技术、加工与贮藏、饲草质量评价与高效利用。现有草业科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支撑。

该学科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有国外访学经历。另外有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5位校外导师,进一步充实了学科的师资队伍,增强了学科的教学科研支撑能力。该学科实验室总面积达到1555.75 m2仪器设备总价值928.55万元;校内教学科研基地20000m2温室2栋。有专门的植物组织培养、栽培、育种、生态、加工等实验室。拥有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平台2个,校级平台1个以及校企合作平台1个。

在教学研究方面,近五年该学科教师立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吉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1项、吉林农业大学一流本科教材项目1项。获“超星杯”吉林省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1项、吉林农业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在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完成科研项目24项,项目经费358.5万元;在研项目14项,项目经费867.8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7项其他纵向课题15项,横向课题10项。审定国家草品种3个,省审草品种3个,进入国家区试点牧草新品种3个。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4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国草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版权所有:吉林农业大学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130118)